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6章





  “你是来拿返费的还是小时工,如果是小时工的话,工价不低吧?”

  “没,我是返费,三四个月的样子,返费有七八千,也就凑合一般般吧。电子厂都这样,十个进来的,有七八个都是来挣返费或者干小时工的,底薪低又没加班,谁能指着这儿挣钱?”

  “哈哈哈……”

  老哥也挺健谈,张延起了聊天的开头,这大哥就一直往下接,甭管唠的话题有没有意思,反正不说话是最没意思。

  各自沉默了一会儿,毕竟聊天嘛,再有意思的话题也有说不下去的时候。

  “我看你年纪貌似也不大,你是初中毕业?还是高中毕业?”

  “高中毕业,后……我一直学习都不咋样,高考的时候考的挺烂,没考上,这不也没办法了,就出来打工了。”

  “那挺可惜的,现在老多人说学历用处不大,但你这出来自己想必也有所体会,学历这玩意儿,哪怕现在就是个大专毕业证,其实也比没学历好得多。”

  “这个确实。”

  深有体会,确实是深有体会,换做以前,谁跟他说学历多重要多重要,他肯定半信不信,那个时候他多半信奉自身,说白了就是觉得未来的成就跟个人能力有关,学历?学历只是个辅助的玩意儿,不见得有多重要。

  现在他的观点也还是差不多,但“不见得有多重要”这句话,他却是觉得说不出来了。

  “要么说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生女儿好呢,哪怕学习方面一无是处,将来嫁个人,也比儿子省心的多。”

  “这话说的没毛病,像我那孩子,真的,皮的很,天天也不学习,你说他现在年纪小吧,但有些习惯就是打小就开始养成的,像他这样天天不着调的,我怕就算到时候上了高中,上了大学,多半也还是这个状态。”

  “所以说啊,老哥,你听我一句话。”

  张延来了精神,“就你儿子再大一点的时候,十六七岁,差不多也就是初中毕业,初三的样子,正常情况下,最多也就是高一。你听我讲,到时候趁着放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,你就让他来这边电子厂体验体验。”

  “这边电子厂?”

  “对啊,你就让你儿子来这儿体验体验,感受一下周围我们这类打工人的熏陶,真的,我感觉挺有帮助的,让他好好体会一下,没文化的人出来是什么样子。”

  他说这些话并不是开玩笑,有时候也是感慨吧,真的,他这两年多来,差不多三年时间,也真是深有体会了,见过的人多了,尤其是跟他现在状态差不多的那种,年纪轻轻,也不大,来电子厂挣返费挣高工价的。

  没多大的意义,真的。

  就算你三四个月能拿一万块钱返费,加上平时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,平摊下来,也就一个月五六千块钱吧。电子厂一年也就那么差不多一波的事儿。如果再算算你跑路花的时间,在外面待几天花的钱什么的,乱七八糟的算下来,一年到头还是那三四万块钱,真心不顶用。

  “我当年高一的时候如果要是来这电子厂熏陶两个月,真的,老哥,不吹牛,我感觉我很大的可能会在后两年学习积极很多。”

  要么怎么说人就有这毛病呢,发生事儿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感悟,非得等到事后了,才会去后悔懊恼,可那个时候又有什么用呢?

  “嘿嘿……”

  老大哥嘿嘿一笑,挠了挠头发说道。

  “感觉可以啊,确实也是,这种地方待上半个月都觉得难熬的很,让年轻孩子体验两个月,感觉应该会有用啊。”

  “那可不,而且重要的不是这种感受,而是那些打工人的熏陶,这玩意儿我跟你讲真的,别看这电子厂进来的都是打工的,可因为年龄的区别,我感觉也算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了吧。不一定非要讲什么跑路的事情,讲讲别的,让孩子多认识认识现实,我感觉都挺好的。”

  每次有这个念头的时候,其实经常性的会想到一个人,切—格拉瓦—周某。当然这是些玩笑话,不过他有句话其实说的挺有意思的。

  这里面的个个都是人才……

  不只是他所指的监狱里面吧,电子厂杂七杂八的什么人都有,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吧,想在这里找几个人人才,那真是随手一抓一大把。

  没瞎说,真的,从身家几千万的昔日大老板,到街头跟着黑社会大哥风风雨雨多少年,然后看破红尘的“高人”,这电子厂里面还真是包罗万象,什么样的人才都有。

  起初,真的,他还信了几个,人家说的头头是道的,说什么以前开公司的,后来因为什么被朋友骗啊,被合伙人坑啊,市场变化太快了啊之类的原因,导致公司破产了,不但一贫如洗,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,没办法了,只能进电子厂打工。

  最开始的时候他还相信过,因为他在电视上乃至小说里也见过类似的情景。

  大老板历经风雨,奈何天公不作美,原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,一夕之间化作乌有,最后看破红尘,感悟人生,再加上拼搏这么久也累了,就决定做个普通人,和平常人一样上上班,过着普通人的生活……

  那时候甚至还挺同请人家,有时候也羡慕,毕竟曾有过不一样的人生,哪怕最后失败了,至少人家曾站到过高处。

  后来也是真的听的多了,按理说这种“企业”倒闭的情况不多见吧?然后企业“老总”最后进了电子厂打工更是少之又少吧?我不能百分之百的排除,说绝对没有,但用万中无一来形容应该没问题吧?

  但现实生活里听得却太多了,一百个人里,五六个都是昔日的“大老板”,这也太夸张了吧?

  而且就算别的不提,是你亲口说的“欠了一屁股债”的,公司倒闭产生的金钱纠纷,应该不是几千块几万块的事儿吧?哪怕就是几十万,电子厂十年理论吗?十多年,五十万,还债?不现实吧好像?

  “这玩意儿我看行。”

  老哥许是来了兴趣,赞同了张延的想法,连连点头,道。

  “等我儿子上初三或者高一的时候,十六岁一过,我就让他找机会体验体验生活去,电子厂不电子厂的,到时候再说,最起码先让他感受一下社会的氛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