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3节(1 / 2)





  唐知综恩怨分明,不会做有违自己身份的事,苏家人太小心眼,真以为人人像他们呢。不是会计巴结讨好唐知综故意说他好话,队长换成苏家任何人,绝对变着法折腾唐家人,论心胸,苏家人真不如唐家人坦诚。

  收起记录工分的本子时,会计顿了顿,觉得有必要提醒孙晓华两句,因此说道,“队长做人坦荡,对事不对人,倒是苏卫军,你做嫂子的得说说他,安排他干活结果见不到人啥意思,你去村里看看,有谁比他懒的?他懒不要紧,别到时候分不到粮食又哭又闹的,你要知道,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队长给你们安排活就是盼着你们争气多拿几个工分,你们倒好.....”

  剩下的话会计没说完,孙晓华却听得脸红,怨苏卫军不会做人,明知唐知综是队长还和他对着干,不是存心找茬吗,还害得她们夹在中间难做人。

  孙晓华心里不痛快,到家时脸都垮着,难得苏卫军在家待着,像个孝子似的围着叶英转悠,孙晓华扯了扯嘴角,故意热络地问,“四弟,杜家肯把杜花儿嫁给你了,那咱家岂不要办喜事了?”

  就杜家认钱不认人的嘴脸,除非苏卫军拿得出彩礼,否则就等着打光棍吧。

  “都分家了,有喜事也轮不到你说话。”叶英抬头狠狠剐了孙晓华眼,她算恨上她们了,好好的家被折腾得四分五裂,害得老头子脾气越来越大,每日拿她撒气,分家后她耳根就没清静过,尤其自己要她们想办法把钱要回来,个个耳朵聋了听不见,别想她给好脸色。

  说着,她倪了眼旁边苏卫军,脑袋疼得厉害,苏卫军被杜花儿迷了心智,竟然要她去借钱做彩礼。

  他也不想想,亲戚朋友都是势利眼,得知唐知综做队长,个个对她避如蛇蝎,别说借钱,心平气和说两句客气话都不曾了,怎么肯借钱给她?

  再说了,杜花儿又不是啥黄花大闺女,别人不要的破鞋,有人肯接盘就不错了,杜家凭啥趾高气扬的谈条件,她始终不待见杜花儿,没有她,老四不会被蛊惑做出丢脸的事,她也不会病急乱投医竟给钱要唐知综离婚。

  真是毁得肠子都青了。

  “妈,你不是给了舅妈钱吗,这次就问她借点应应急,等我和花儿结了婚,好好挣来还她。”苏卫军晃了晃叶英手臂,楚楚可怜的样子。

  老大不小的人了还像个孩子撒娇,孙晓华看得反胃,捂着嘴回了屋,吐得昏天暗地,母子两说啥她半点不感兴趣,反正分家了,管她借钱还是卖粮食,都和她没关系。

  她哪儿想到自己随口说的话日后会当了真,苏卫军为了杜花儿竟真的挑粮食去卖。

  不过那是后话暂且不提。

  她孕吐严重,苏卫国不肯让她跟着进山砍树,计划和苏卫山他们早点进山砍树,哪晓得去保管室借砍刀,会计告诉他们砍树的活安排给其他人了,最近没啥农活,砍树有工分拿,不能全落到一家人头上,因此唐知综安排了其他人。

  在这方面,唐知综做得很好,不偏袒谁,不针对谁,只要勤快,人人都有机会。

  倒是唐知国他们,这几天都没等到活,相应的工分自然就少了,村里人看在眼里,都说唐知综是好队长,懂得先照顾其他人,唐知综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别人的赞美声,令他挺不好意思,他总不好说,不安排唐知国他们是怕他们累着,累着了以后怎么给他干活啊。

  他是要干大事的人,总得培养几个信得过的亲戚,哪能早早的就把亲戚身体给累垮了。

  明明存的私心,但对人们的赞扬,他都心安理得收着,经过十来天时间,草篷终于全部搭好,扫盲学习开始了,唐知综组织了他做队长以来的第一个大会,村里老老少少都来了,作为有人性的干部,他专门让石林挨家挨户的转告,以后开会自己带小凳子坐,不用像以前站着,如果他哪天话多,开个半天,他们站半天不得腿软啊。

  从这方面来看,人们再多的赞美他都承受得起。

  人们还算配合,唐知综站上专门为他开会而搭的台子时,人人都坐着,像嗷嗷待脯的小鸟,殷切的望着叼着虫子归来的大鸟,他低头理了理衣服,抬头时,脸上换上了领导开会的严肃,肃然道,“以前条件不好,许多人逼不得已成了大字不识的文盲,而有的人思想落后随波逐流,觉得周围人都是文盲,自己是文盲并没有什么好丢脸的,而有的人认为文盲丢脸,但自己只顾怨天尤人将没读书怪罪到父母头上,其心可诛,也有的人见过些世面,但因为自己是文盲说话没自信,有的人觉得自己这辈子破罐破摔没指望了,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,条件好的尽量送孩子读书学知识,条件不好的......”

  唐知综说的话是现状,几乎每个字都说到人心坎上,村里人安安静静听着,比任何时候都安静。

  “我要说的是,无论什么想法,今天既然创造了学习环境,就该努力学习弥补自己心中遗憾,我说过,学习不分年纪不论老幼,咱学的不仅仅是知识,还有思想,只有时刻保持先进思想才能创造奇迹,知识改变命运,这句话是无数知识分子用实践累积出来的经验,我们要坚定不移的保持学习的态度,拿出革命长征的信念来学习,摆脱文盲,努力向文化人靠近。”

  唐知综站在高处,望着底下一张张精神饱满的脸,掷地有声道,“读书认字不仅仅为了我们自个,更为了我们无比热爱的国家,国家打仗需要军人,我们就拿起武器做名军人,国家建设需要人才,我们就学知识努力做个人才,只要心中有信仰,在哪儿都是祖国闪闪发光的积极分子。”

  最后几句话说得心潮澎湃,底下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,纷纷拍手鼓掌,掌声响彻整个竹林。

  鼓动人心唐知综是最擅长的,接着他说了自己拟的学习时间表,每天清晨学习半小时,太阳落山后学习半小时,由知青们轮流教他们认字,村里七岁到六十岁的人必须参加,家里有事的可以请假,每个月会考试,成绩最好的10名同志奖励10个工分,成绩低于30分的每人扣2个工分。

  扣工分的话刚说完,就有人从位置上站起来质问他,“学都学了,凭啥扣咱工分,照你的说法,每个月成绩不好到年底岂不要扣好多工分?”

  是苏卫军。

  唐知综不想理他这个手下败将,奈何在自己主场他不说话不行,他低头干咳了两声,严肃的脸渐渐柔和下来,语重心长道,“苏卫军同志的问题很好,每个月扣两个工分,年底算下来就24个工分,折算成粮食确实不少了。”说到这,他话锋一转,“但做人不能只想着在尾巴徘徊啊,你只要努力,不至于30分都考不到吧,100分,学校学生都知道60分才及格,我又降低了30分,如果你连30分都考不到,可见平时根本没下功夫学习嘛,试问,别人都好好学,你却敷衍了事,和干活偷懒有什么区别?扣你工分咋滴了,没送你去劳动改造就不错了.....”

  “再者,别人都想着如何努力用功,争取得到10工分奖励,你却琢磨着怎么不被扣工分,苏卫军同志,你这思想觉悟不行啊。”

  的确是这样,听完唐知综的话,人们想的都是如何拿奖励,谁管扣工分啊,像唐知综说的,上百斤粮食他们都挑得动,害怕蚂蚁大的字?

  唐知综的狂热支持者李大娘发话了,“苏卫军,你能不能有点志气,上回怨你爸妈不给机会让你读书,现在队长给你机会读书,你又嫌扣工分不好,不想扣工分考上30分不就好了?知青们教咱认字也是花时间的,你不努力就是浪费人家时间,扣你工分是为了对知青有个交代,你抱怨啥啊你。”

  他们考得好有工分奖励,知青们天天教他们是没任何奖励的,人家知青不嫌苦不嫌累,苏卫军有什么好抱怨的。

  听李大娘这么说,众人纷纷赞成30分以下扣工分,反正只要用功,30分很容易的,他们有这个自信。

  除了扣工分引起个别争议,其他没有任何问题,唐知综提醒他们明天记得来竹林认字就散会了。

  做成件大事,唐知综特别有成就感,给了几块钱叫石林去公社买几斤肉回来打牙祭,算算日子,好多天没吃肉了,又忙草篷又忙教石磊做木工,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累。

  他早说过,队长就是个操劳命,稍不留神很容易猝死的,想想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,唐知综没心情扯猪草了,把背篓给石磊,决定回家好好睡一觉,没到家呢,就听到家里传来女同志的声音,“权二,你爸爸是队长了,是不是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啊?”

  声音好不矫揉造作!

  不过比起她目中无人的态度,唐知综宁肯听她装嗲的声音。

  女人在男人面前隐藏本性,不是喜欢就是爱。他大步走向水池,沾水后顺了顺头发,又往衣服上甩了几滴水,装作大汗淋漓的样子回了家。

  不是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吸引力吗,他要迷得段梦莹神魂颠倒,主动交出所有积蓄!

  他甩了甩胳膊,整个人既淌汗又无比神情气爽。

  “权二,酒幺,爸爸回来了。”他压着喉咙,声音低沉而又不失磁性,甚至还故意问,“你们和谁说话呢?”

  转过屋角,屋檐下的大人小孩齐齐望向他,他恰到好处的笑在落在段梦莹身上后故意隐了去,沉着脸道,“你来干什么,以为我们是叫花子,几块钱就把我们打发了?我穷是穷,但也是有原则有底线的,你少瞧不起人。”20多块钱就想打发人,人家叶英都给了50呢!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待开励志文《家祭无忘告乃翁》;lt;input type=button style=;quot;background-color:pink#9900ff;quot;value=《家祭无忘告乃翁》onclick=(;quot;xet/?novelid=4186248;quot;);gt;

  德高望重的文渊阁大学士病重,在子孙科举前夕留下‘家祭无忘告乃翁’的喟叹后闭上了眼。

  哪晓得子孙不成器,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,没几年就把家业败尽了,

  痛心疾首的他从棺材里爬了出来,

  从此,振兴家业成了他的使命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