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栖凰_56





  第41章咸安征北

  安景二十八年正月,自咸安昭告天下,圣上圣体抱恙,崩,太子忧思成疾,薨。

  故而皇后嫡出四殿下继承大统,国号安景改为安乐。

  一个风雨飘摇的清晨,司马皇室的安乐元年,就此拉开。

  新皇登基,举国征收役民,大兴土建,造芙蓉并蒂园,称为国祈福。此事议论罢了,众臣又施施然报上各州郡得来的消息。

  有大臣忿忿道:“冀州虽说有些小灾小难,但也用不着漠北那边的小世子赈灾救民吧?这可是僭越的大罪!”

  “莫非使官还未到?黄毛小儿尚不知他父犯下滔天罪过?”

  “皇上须得振天威,惩治僭越诸侯!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五层金阶,黄玉屏风,金碧龙椅上坐着个十来岁的少年。这正是新登基的皇帝,司马承乐。

  新皇穿着一身合适得体、怎么也不像才赶出来的龙袍,拘谨而紧张的端坐着,眼珠子在盘龙九柱和朱红横梁上转来转去,最终移向两列文武最前方的两位大臣。

  司马承乐问:“陇川王如何看?杨爱卿如何看?”

  被点到名的陇川王和杨党参互相对视一眼,陇川王上前一步:“臣以为,圣上需镇君威,那漠北小国,北境骚扰不断,漠北王不好好治理边境,竟然僭越插手冀州一事,便是漠北罪王没有行大逆不道一事,也该重惩!”

  杨党参适时上前,恭敬道:“冀州小打小闹,漠北世子此番举动,其心可见!臣认为,应罢黜其王位,诛三族。”

  有人道:“使官一去不返,音讯全无。”

  陇川王笑笑,向新皇提议道:“何威将军近年来屡历功勋,不如让何威将军率军前去北边平了冀州内乱,等冀州内乱平定,再请漠北世子来帝都亲自向圣上请罪。”

  司马承乐盯着皇叔一双细长微眯的眼睛,一时忘了看向铁青了脸的杨党参,呐呐道:“便这样办吧。”

  陇川王躬身:“臣领旨。”

  等下朝后,人尽退,杨党参拦下小皇帝,恭敬揖手:

  “圣上刚刚继承大统,所忙事物太多,恐怕忘记何威是谁了吧?何威是舅舅的学生,舅舅可是一直记得,在圣上还年幼时,何威还是个中郎将时,就已经对圣上一片忠心啦。”

  司马承乐低头,手心蹂躏着龙袍袖口,不知该说什么。

  恰时陇川王踱步进来:“既然如此,此时不正是他大表忠心的时候?一个边境小国,岂不正是何将军立战功的台阶?难道杨丞相和本王想的不一样?”

  杨党参望着逐渐靠近的眯眯眼,皮笑肉不笑道:“亲王说的哪里话…”不过他这话还没说完,就隐没在了一道惊雷下。

  就在咸安议论冀州动荡期间,两个月一晃而过。两个月间,远在漠北的燕燎已经将下谷周围的四个郡完全收进了手里。

  可这还远远不够。

  燕燎要把冀州完全拿下,且,他还需要征收更多的兵力,熔建更多的军武。

  徐少清捏着战报拜进燕燎的军帐,恭敬递上战报,一脸肃然,轻声道:“王上,咸安派将领率三万军北征,想必要不到两个月便能抵达。”

  “三万?”坐在案前擦拭火燕刀的燕燎听完徐少清的话,挑了挑眉,问他:“知道是哪个将领了吗?”

  徐少清蹙眉:“领将名为何威,先皇时任中郎将,新皇登基提拔为安北将军,曾经功绩如何,尚不得知。”

  “何威?”燕燎想了想:“…没听说过。”

  徐少清只当燕燎是不熟悉大安朝堂那些官员。他拱手道:“王上放心,臣一直有在打听学习大安朝中与各个官员有关的事项。”

  燕燎毫不吝啬赞道:“你做得好。”

  不过,燕燎确实对何威这号人印象不深。他上辈子也没有和叫何威的将领交过手。

  见燕燎陷入思考中,徐少清心里有些没底,怕是燕燎觉得不好应付,忐忑询问:“王上准备如何应对何威?”

  “咸安里几只狗东西,只是过来试探罢了。”

  大安说是征北,派来了三万兵力。可这三万的数字,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估摸着也就是个试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