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龍骨焚箱第20節(1 / 2)





  這是他第二次強調“得你去問”了,孟千姿臉色一沉,她不喜歡人家賣關子。

  孟勁松苦笑,從手機上調了一張照片給她看。

  這應該就是那個自稱神棍的,約莫四五十嵗,長得挺喜感,糟糟卷發,眼鏡可能是剛剛掙紥時碰壞了,一根鏡腿不自然地扭著,一邊的鏡片還皴裂了,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,他正咧嘴笑著,兩手抓住外套向兩邊撐開,露出裡頭的一件白色文化衫。

  孟千姿看孟勁松:“剛照的?”

  被人就差五花大綁樣擡出去,居然還笑得出來。

  孟勁松知道她還沒看到關鍵的:“你放大,看他文化衫上的字。”

  文化衫上是有洋洋灑灑一列字,孟千姿先還以爲是衣服的特色設計。

  她放大了細看。

  居然是油墨簽字筆手寫的。

  ——姿姐兒,不要爲難這人。

  落款是一個字:七。

  孟千姿一怔,脫口說了句:“我七媽?”

  山桂齋七位姑婆,年紀從四十到七十五不等,除了行首的高荊鴻被她叫作大嬢嬢(niang,平聲)之外,其它幾位按年紀大小,分稱二媽到七媽。

  高荊鴻不愛被叫“大媽”可以理解,她七十五了,每日早起必化淡妝,每周做facial,有tony上門給她護理頭發,九十年代時已年逾五旬,還頻繁赴港赴台,衹爲買最潮一季的美妝美衣——孟千姿捫心自問,覺得那一句“大媽”,也確實叫不出口。

  而行末的那位七媽,名喚冼瓊花,最喜歡叫她“姿姐兒”。

  孟勁松歎氣:“這是七姑婆的手筆,千姿,你知道我爲什麽不敢問了吧?本來想給他松松骨頭的,結果他衣服一掀……”

  不啻於穿了件黃馬褂,誰敢拂七姑婆的面子啊。

  孟千姿喃喃:“我七媽,我記得她是去……”

  於這些小節,孟勁松職責所在,樣樣都記得清楚:“去了雲南雲嶺一帶伴山,年初就去了。”

  “伴山”和“巡山”一樣,是山鬼高層的傳統,因山而生的人得時時親山,不能不接地氣脫離“群衆”:巡山是走馬觀花,類似到此一遊,伴山就是長住,少則三五月,多則一年。

  七位姑婆中除了大嬢嬢高荊鴻年紀大了,長住黃山別苑之外,其它幾位依著自己的喜好,各有首選的伴山,比如三媽倪鞦惠鍾愛川渝一帶,尤喜峨眉山和青城山;四媽景茹司獨好秦嶺,以華山爲首選;而七媽冼瓊花偏好雲南一帶的山系,如雲嶺山脈、無量山脈、哀牢山脈等。

  辛辤有過促狹的比喻,說是幾位姑婆各有各的山中愛豆,去伴山就是給愛豆打call,因公去別家的山頭轉悠,叫拜牆頭。

  孟千姿整了整眼罩,長身站起:“既然是我七媽打過招呼的人,那我得過去關照關照。”

  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