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长安十二时辰(出书版)第58节(1 / 2)





  无论是升斗小民还是天潢贵胄,有几人曾目睹神仙临凡?而今天,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变成了眼前的实景,这是值得谈论许多年的经历。惊涛骇浪般的欢呼声,从四面八方拍击而来。兴庆宫内外早已准备好的乐班,开始齐奏《上仙游》。长安城的上元节的欢庆,达到了最高潮。

  鱼肠看了张小敬一眼,有意侧过身子去,让他能看清楚自己的动作。手腕一用力,将那赤红色的长柄推至尽头。

  第十八章 寅初

  马车旁的马匹,也都同时转动了一下耳朵,喷出不安的鼻息。

  护卫们顾不得安抚坐骑,他们也齐齐把脖颈转向北方。天宝三载元月十五日,寅初。

  长安,万年县,安邑常乐路口。

  从刚才拔灯红筹抛出燃烛开始,李泌便一直跟在那辆东宫所属的四望车后面。不过他没有急于上前表明身份,而是拉开一段距离,悄悄跟随着。

  李泌手握缰绳,身体前倾,双腿虚夹马肚,保持着一个随时可以加速的姿势。但他不敢太过靠前,因为一个可怕的猜想正在浮现。这念头是道家所谓“心魔”,越是抗拒,它越是强大,一有空隙便乘虚而入,藤蔓般缠住内心,使他艰于呼吸,心下冰凉。

  这一辆四望马车离开兴庆宫后,通过安邑常乐路口,一路朝南走去。这个动向颇为奇怪,因为太子居所是在长乐坊,位于安国寺东附苑城的十王宅内,眼下往南走,分明背道而驰。

  既不参加春宴,又不回宅邸,值此良夜,太子到底是想要去哪里?

  这一带的街道聚满了观灯的百姓,他们正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远处灯楼的盛况,可不会因为四望车上竖着绛引幡,就恭敬地低头让路。马车行进得很急躁,在拥挤的人群中粗暴地冲撞,掀起一片片怒骂与叫喊——与其说是跋扈,更像是慌不择路的逃难。

  四望车两侧只配了几个护卫兵随行,仪仗一概欠奉。那只搁在窗棂上的手,始终在烦躁地敲击着,不曾有一刻停顿。

  李泌伏在马背上,偶尔回过头去,看到太上玄元灯楼的灯屋次第亮起。身旁百姓们连连发出惊喜呼喊,可他心中却越听越焦虑。等到二十四个灯屋都亮起来,阙勒霍多便会复活,到那时候,恐怕长安城就要遭遇大劫难了。

  他在追踪马车之前,已经跟陈玄礼将军打过招呼,警告说灯楼里暗藏猛火雷,让他立刻对勤政务本楼进行疏散。至于陈玄礼听不听,就非李泌所能控制了——话说回来,就算现在开始疏散也晚了。勤政务本楼上的宾客有数百人,兴庆宫广场上还有数万民众,仓促之间根本没办法离开爆炸范围。

  只能指望张小敬能及时阻止灯楼启动,那是长安城唯一的希望。

  一想到这里,李泌眉头微皱,努力压抑住那股心魔。可这一次,任何道法都失效了,心魔迅速膨胀,几乎要侵染李泌的整个灵台,强迫他按照一个极不情愿的思路去思考。

  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,任何离开勤政务本楼的人,都值得怀疑。

  那么,太子为何在这时候离开兴庆宫?是不是因为他早知道灯楼里有猛火雷,所以才会提前离开?

  思路一念及此,便好似开闸洪水,再也收拢不住:只要猛火雷一炸,整个勤政务本楼顿时会化为齑粉,从天子到李相,绝无幸免,整个朝廷高层将为之一空。

  除了太子,不,到那个时候,他已经是皇帝了。

  李泌的心陡然抽紧,指甲死死抠进牛皮缰绳里去,留下极深的印痕。他没法再继续推演下去,越往下想,越觉心惊。李泌与太子相识许多年,他不相信那个忠厚而怯懦的太子,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。

  可是……李亨毕竟是李氏之后。这一族人的血液里,始终埋藏着一缕噬亲的凶性。玄武门前的斑斑血迹,可是擦不干净的。想到这里,李泌的身子在马上晃了晃,信心动摇。

  前方马车已经逐渐驶离了人群拥挤的区域,速度提升上来。李泌咬了一下舌尖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他一抖缰绳,也让坐骑加快速度,别被甩掉。

  四望车走过常乐、靖恭、新昌、升道诸坊,车头始终冲南。李泌发现,车辕所向非常坚定,车夫过路口时没有半分犹豫——这说明这辆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。

  街上灯火依然很旺盛,可毕竟已至南城,热闹程度不可与北边同日而语。这一带的东侧是长安城的东城墙,西侧是乐游原的高坡,形成一条两翼高耸、中部低陷的城中谷道。长安居民都称这一段路为“遮沟”,白天是游赏的好去处,可到了晚上,街道两侧皆是黑的高壁阴影,气势森然。

  四望车走到遮沟里,车速缓缓降了下来。当它抵达修行升平道路口时,忽然朝右侧转去,恰好擦着乐游原南麓边缘而过。

  李泌潜藏在后,脑子飞快地在转动,心想这附近到底有什么可疑之处。还未等他想到,那四望车已经远远地停了下来。

  这附近居民不多,没有大体量的灯架,只在紧要处挂起几盏防风的厚皮灯笼,光线不是很好。马车停下的位置,南边可见一座高大的塔尖,那是修行坊中的通法寺塔;而在北边,则是一道高大的青色坊墙,坊墙上开了一道倒碑小门。这种门在启用时,不是左右推开,而是整个门板向前倒去,平铺于地,两侧用铁链牵引,可以收回。因为它状如石碑倒地,故而得名。

  在长安,坊墙当街开门只有两种情况:要么是嘉许大臣功绩,敕许开门;要么是有迫不得已的实际用途,比如突厥狼卫们藏身的昌明坊砖窑,因为进出货物量太大,必须要另开一门。

  那么在这里坊墙开了一扇倒碑门的,到底是什么地方?李泌的眼神扫过去,注意到那门上方是一条拱形的镂空花纹,纹路颇为繁复,有忍冬、菖蒲、青木、师草子等花草叶纹,皆是入药之物。

  李泌立刻想起来了,这里是升平坊,里面有一个药圃,专为东宫培植各类草药。药圃需要大量肥、土以及草木,又是太子所用,当街开门很正常了。李泌记得,李亨曾经赏赐过自己一些草药膏子,还不无得意地夸耀是自种自焙自调,原来就是从这里拿的料。

  可是太子大老远跑来药圃干吗?

  李泌内心疑窦丛生,光顾得思考,忘记扯住缰绳。那坐骑看到前方有光,主人又没拦阻,便自作主张朝那边靠去。

  附近行人很少,马车四周的护卫听到马蹄声,立刻发现了李泌的行藏。他们十分紧张,发出警告的呵声,亮出武器。四望车的窗棂上搁着的那只手,仿佛一只受到惊吓的兔子,一下子缩回去了。

  李泌听到呼喊,知道自己的行踪已暴露,索性翻身下马,大声道:“我是靖安司丞李泌!”那些护卫跟李泌都很熟悉,一听是他,纷纷放下手中武器。护卫们没注意到,四望车微微地颤动了一下。

  “我要见太子。”李泌一边朝前走,一边大声喊道。护卫们面面相觑,有点不知所措。太子就在四望车内,外面的对话一定听得很清楚,可是车里始终保持着沉默,没有任何命令下来。

  “臣,靖安司丞李泌,求见太子!”李泌的声音又大了几分,脚下不停,距离四望车又近了几分。他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,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弄明白,哪怕付出最惨重的代价。

  四望车内还没有反应,李泌的脚步突然停住了,皱着眉头朝北方望去。马车旁的马匹,也都同时转动了一下耳朵,喷出不安的鼻息。护卫们顾不得安抚坐骑,他们也齐齐把脖颈转向北方。

  无论是人还是马,都感应到了,有微微的轰轰声从远处传来,随之而至的还有脚下不安的震颤。尽管在这个位置,北方的视野全被乐游原挡住,可李泌知道,一定是太上玄元灯楼出事了。

  太上玄元灯楼的二十四个灯屋,主要分成三块:灯烛部、灯俑部以及机关部。机关部深藏在灯屋底层,外用木皮、绸缎遮挡,里面是牵动灯俑的勾杆所在,百齿咬合,是毛顺大师的不传之秘。

  当鱼肠推动木台上的赤红长柄后,层层传力,刹那便传到二十四间灯屋的机关部内。一个铜棘轮突然咔嗒一声,与邻近的麒麟臂错扣一齿。这个小小的错位,让一枚燃烛滑到麒麟臂的正下方,炽热的火苗,恰好撩到裸露在外的油捻子。

  油捻子呼啦一下燃烧起来,它的长度只有数寸,火星很快便钻入麒麟臂内部,一路朝着内囊烧去。

  灯楼上的巨轮依然在隆隆地转动着,光芒庄严,熠熠生辉,此时的长安城中没有比它更为夺目的建筑。围观者们如痴如醉,沉浸在这玄妙的氛围中不能自拔。

  数十个弹指之后,“武威”灯屋的下部爆出一点极其耀眼的火花。在惊雷声中,火花先化为一团赤色花心,又迅速聚集成一簇花蕊。然后花蕊迅速向四周舒张,伸展成一片片跃动的流火花瓣。远远望去,就像是一朵牡丹怒放的速度放快了几十倍,瞬间就把整个灯俑布景吞噬。

  没有一个观众意识到这是个意外,他们都认为这是演出的一部分,拼命喝彩,兴奋得几乎发了狂。

  太上玄元灯楼没有让他们失望。没过多久,其他灯屋的火色牡丹也次第绽放,一个接连一个,花团锦簇,绚烂至极,整个夜空为之一亮。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二连三,好似雷公用羯鼓敲起了快调。

  这一连串强烈爆炸在周围掀起了一场飓风。乐班的演奏戛然而止,勤政务本楼上响起一连串惊呼,许多站得离栏杆太近的官员、仆役被掀翻在地,现场一片狼狈。兴庆宫广场上的百姓也被震倒了不少,引起了小面积的混乱。不过这仍旧没引起大众的警惕,更多的人哈哈大笑,饶有兴趣地期待着接下来的噱头。

  最初的爆发结束后,灯屋群变成了二十四具巨大的火炬,熊熊地燃烧起来,让兴庆宫前亮若白昼。几十个灯俑置身于烈焰之中,面目彩漆迅速剥落,四肢焦枯,有火舌从身体缝隙中喷涌而出,可它们仍旧一板一眼地动作着,画面妖冶而诡异。如果晁分在场,大概会喜欢这地狱般的景象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