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58节(1 / 2)





  不过这说辞,倒是和他在长安城中与工匠们交流,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。

  “活字”印刷术,复杂在于前期投入,必须先制出若干常用字的“活字”,才谈得上能够“活字”排版。在这番工夫花费出去之前,活字印刷术肯定没有木雕版那般“立竿见影”,马上就能上手印刷。

  试想,汉字至少有两千常用字,很多字会重复出现,至少要准备两枚以上。这种庞大的“前期投入”,恐怕阻拦了活字印刷术推广的脚步。

  明远又想:不过,毕昇应当是留下了一套用于制版的“泥活字”才对啊?

  他马上自己想明白了:那是用陶泥烧制的“泥活字”,既不是铜制,也不是铅字,自然容易损坏。毕昇过世,这套活字无人再维护补充,毕昇所发明的“活字印刷术”,自然就进入了一个“停滞期”,暂时无人再用了。

  他想了想,问毕文显:“你是听说我在寻访令祖,所以找到汴京城中来的吗?”

  毕文显点着头道:“是,老汉听家父说起过,祖父过世之前曾经留下话,说是有一位天纵才智的小郎君,对祖父首创的这制版术知之甚详,只可惜去了汴京。将来那位小郎君一定会来寻访,因此嘱咐我等后人把祖父当年留下的器具保存好。”

  “因此老汉听说了明小郎君之事,家中便凑了些路费,遣老汉上京来了。”

  明远听着忍俊不禁:“令祖父认得的小郎君……应该不是我吧?”

  毕文显挠挠头:“确……确实……”

  毕昇过世已有二十年,他认识的年轻人,现在肯定已经不年轻了。

  毕文显继续说:“那……那位小郎君似乎姓沈……”

  明远:姓沈的杭州人?

  他一时想不出是谁,但一抬头见毕文显,便见这老实巴交的乡里汉子双手都十分局促地攥着袖口,露出十二分的紧张。

  这名需要全家凑钱,才能从淮南路上京的乡里汉子,穿着一身短褐,头上戴着浑裹,肘部和袖口都钉着补丁,但不明显。

  明远想了想,已经大概猜到毕文显上京的用意,问:“毕家老丈,我能见见令祖留下的物品吗?”

  毕文显显然就是在等这句话,闻言竟轻轻地吁了一口气,连忙说东西搁在门房。

  转眼间,毕文显带来的东西便从明家的门房送到了客厅里。

  明远好奇地望着眼前:“这难道是车轮吗?”

  他面前摆着两个圆形的轮子,直径总有四尺多。轮子上还有轮辐。明远一时竟想不出这究竟是什么。

  毕文显也是一脸的惭愧:“虽是先人所留,如今却已无人知晓这器具该如何使用。”

  眼看着明远在一对轮子跟前走来走去地观察,毕文显布满皱纹的额头上顿时渗出汗水。

  明远一时看不出轮子的用途,也不灰心,还把史尚和老万等人都叫了进来,大家一起参详。

  然而众口一词,人人都认为这是轮子。

  毕文显悄声问门房老万:“一对轮子在汴京值得几个钱?”

  老万挠了挠头:“几百文顶天了,肯定不到一贯钱唉。”

  史尚表示同意。毕文显脸上再现尴尬:他毕家人难道真的把一对普通轮子当成是传家宝,守了二十年?

  明远却一语不发,而是在那对轮子跟前蹲下,仔仔细细观察,时不时从袖口掏出帕子,将轮辐上的灰尘掸一掸,擦一擦。

  “我知道了。”

  明远突然站起来说。

  “老万,史尚,大家一起过来,我们将这‘轮子’放平,抬到这边桌上来。”

  明远一声号令,大家七手八脚地一起动手,将这件毕昇的遗物平放在明远会客厅正中一张桌子的桌面上。

  明远将那轮子边缘混着灰尘的油墨仔细擦了擦,那木制圆盘上面刻着的一个字渐渐显露——是一个先后的“先”字。

  这屋子里,毕文显、史尚都是识字的,但都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。

  明远却知道:“‘一先’,这是‘广韵’。”

  他向毕文显伸出手:“老丈可有先祖留下的活字。”

  明远猜想着毕文显既然是毕昇后人,而且能拿出这件毕昇留下的工具,无论如何都该有一两件毕昇当时发明的“泥活字”。

  果然,毕文显赶紧伸手去衣内,同时说:“有!”

  他掏出两枚小指大小,像是印章一样的物事,递到明远手中。

  明远看了看,是两枚阳刻的活字,一个是“湖”字,另一个是繁体的“陈”字。两个字质地非金非铁,但是轻轻叩击能够发出清脆的声音。明远晓得这就是毕昇留下的泥活字无疑了。

  明远一伸手,将这两枚小小的活字托在手心中,捧至那扇巨大的木制圆盘旁,一伸手,将两枚活字放进了“轮辐”上预留的凹槽里。

  那凹槽里是一枚又一枚槽眼,活字放进去之后严丝合缝,稳稳地立着,活字上方精心雕刻而成的阴刻文字显露于最上方。

  “呀!”

  “哦!”

  人们一齐发出“原来是这样”的声音。

  明远则指着两只“轮子”说:“这应当就是毕昇公当年存放活字的木架。木架旁标注着广韵,活字就按韵排列,用时的时候排版的人随时可以按韵将要用的活字转至身边,随用随取,在最短的时间里就能排出一版……”

  这就是毕昇创造出来的“活字大转盘”,适用于储存活字,便于使用者查找。

  大厅中,史尚是扎扎实实了解过一回刻印之术的人,而毕文显家学渊源,多少都对刻印之术有点了解。因此这两人算是听明白了明远的意思。